余世存《时间之书》有言:“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初见她,上扬的嘴角,精致的妆容,明亮的双眸中深邃而坚定的眼神。笔者知道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把生活过得简单,静下心来默默耕耘自己的田地,在春天播种,夏日浇灌,内心安稳,不急不躁。她就是成功保研苏大的学子,环境设计15-1班夏玲玲。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很喜欢一句话:“越长大越明白一件事,捷径和侥幸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浪费时间。对于追求梦想的人来说,从一开始就应该选择脚踏实地,反而才是最近的道路。”这个世界从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每一份努力都不容小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夏玲玲的努力很扎实,由于她的英语基础薄弱,夏玲玲从大一阶段开始就抓紧每晚和双休的空余时间学习英语。她很自律,从早上8点就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订好每日计划,完成专业课的作业,其余时间就是学习英语。她的脑中记下每一个晦涩难懂的单词,手上翻看着每一页密密麻麻的笔记。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夏玲玲慢慢地在英语的世界里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面对环境设计这样一个高强度的专业,夏玲玲坦言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规划必然有冲突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做到平衡,劳逸结合。“效率挺重要的。星期一到星期五一定要以学习为主,星期日一定要给自己放个假。休息时间一定要充足,好的休息才能让学习效率更高,劳逸结合。”夏玲玲说到。
背上旅行囊,四方皆有味
有时候,我们总是会幻想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来满足自我对未知世界的渴望。然而现实的压力和无奈,却总让这幻想幻灭无痕,我们渐渐没有了那种走出去的冲动和欲望,开始窝在为我们设置的舒适圈中,意志被慢慢消磨殆尽。
然而旅行对于夏玲玲而言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爱好。旅行的一路上,她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事,她看过世界也看透世界。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夏玲玲两者皆可,脚步的行走能够让她忘却烦恼与困惑,心灵的行走则会在混乱的思绪中获得希望与动力。
夏玲玲坦言到:“低谷的时候,我就会去旅行,去自己喜欢的地方看看,看看当地人的生活,听听别人的故事,就会觉得自己又有能量了。”我们都是生活中的旅客,走走停停间活的是一份豁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或许,是走过的路多了,看过的景多了,夏玲玲对于生活和学习也多了一份豁达。
合上掌中书,寻那活水源
村上春树的“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这句话夏玲玲理解为不要被书本的知识所束缚住,书本外的大千世界恰恰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和途径。
提及第五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夏玲玲感慨颇多。面对“窑洞”这一个陌生的设计话题,夏玲玲深知自己过去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满足不了当前的设计需求。于是,夏玲玲不断查阅大量资料,目光所及之处都毫厘不差地记在心里。渐渐地,她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眼界也变得开阔起来。她向笔者建议要学着生活在别处,学会渐渐跳脱出原来的思维框架,去挖掘一些不一样的素材,去结识一些不一样的朋友,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样我们才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灵感。
回首过往路,温暖化心中
当知道自己获得保研资格那一刻,夏玲玲感慨三年的努力终于有回报了。回首过往,最难以分离的是那无数个默默努力的日夜,最难以忘记的是那一抹挑灯夜战的身影。她很感谢三年前的自己,在新的大学生活开始之际选择了坚持,选择了为自己的梦想拼搏,正是这种三年五载如一日的自律让她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除了自己,她感谢师恩如海,感谢他们在每一个设计中做出的指导,在每次迷茫时对自己的开导;感谢友人相伴,离家万里,感谢他们如亲如故的关心与照顾,感谢他们不离不弃的陪伴。都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一次擦肩而过”,而那些陪伴她走过四年春夏秋冬的人一定是注定的缘分,早已刻进她的生命里,化作阳光,温暖每一寸心灵。
一块石头盖不住春笋的破土,一堆积雪压不断松的枝桠,面对将来,你可以选择奔走在成功的艰苦路上,亦可走在鸟语花香的轻松小路上,人生这场旅行心态要平和,焦虑常因为得陇望蜀,眼高手低,心里充斥了太多杂音。而夏玲玲之所以能够内心平和,不骄不躁,是因为她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天赋异禀,只是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努力着。如果人生是一道证明题,你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夏玲玲用勤奋证明了努力终有回报,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静默淡然,随遇而安,夏玲玲相信,总去观望模糊的远方,不如首先做好手边清楚的事情。生活总会有好的未来,就像四季更迭永远有夏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