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欢的是一种自由状态,一种随性的感觉,翻腾在艺术的旷野,谱写设计的篇章。
他,课上是学生崇拜的“木木老师”,课下是学生乐队里的乐手。他说:“学就踏踏实实,玩就敞开胸怀。”
他,就是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年轻教师——林裕熙。
“学从国外”——留学收获成长
年少时期的林裕熙老师个性洒脱不羁,但是内心情感丰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点“不务正业”,喜欢寻找新鲜事物,并尝试着学习。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四年,林老师坦言自己离最初天真的幻想远了,但是离设计的梦想近了。
大学毕业后,林老师顺利进入上海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在工作圈已小有名气。但此时的他并没有选择继续乘风而上,而是做了个让公司领导很意外的决定——留学读研究生。
当问及为何选择工作之后出国留学时,林老师认为,工作几年之后出国意义更大。工作就是实践,能学习到大学里学不来的知识。有了工作基础再去深造,领悟比其他年轻人更深刻,目标也会更加明确、坚定。选择国外是想出去开阔视野,学习体会国外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以弥补国内这方面的不足。林老师在英国著名学府里学到了许多很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再一次的求学经历有压力,也满是动力。林老师感叹到“在英国留学这几年自己迅速成长。英国的教育很严谨,我要付出比常人多许多的努力去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和生活习惯。
尽管现在林老师讲起自己的英国留学经历十分轻松,但进入被英国人认为最好的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林老师也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他说道:“国外和国内的设计教育有很大不同。国外起步早,水平较先进,尤其是现代派设计或欧美设计,国外设计师是最强的。英国大学艺术类专业对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比较重视,所有的课程安排就好像逼着你从一开始就学会主动思考,学会融合贯通,一步一步深入知识内部,最后得出结果。这样的教育方法对我启发很大。”
“扎根故乡”——回家播种希望
2012年,带着满满的收获,林裕熙老师最终选择扎根徐州,来到太阳集团tcy8722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从教。他说:“徐州是我出生的地方,这里有我难以割舍的情感。”
林老师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语或做表面功夫的人,在教学过程也处处流露“真性情”。机智风趣的个性和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让他很快便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对于教学,林老师有自己的见解。“从事平面设计行业的人很多,要在一个环境中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文化底蕴、沉淀和成长过程等。许多刚入校学生会问我设计难么?就业难么?我会很直接的回答他们很简单。会不会做不要紧,只要你热爱设计就会做好,兴趣才是最好的导师。所以,我会先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再循序渐进地教授理论知识。”
学生是服务对象。记者问林老师从公司员工转换到高校教师有没有不习惯时,他很风趣地告诉记者:“做设计的时候服务的是‘客户’这个群体。在学校,学生其实就是老师们的‘服务’对象。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我学习和工作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传授给他们。课下学生有问题我都会全力的帮助他们,不仅仅要‘服务’,更要‘优质服务’。”
实践更能出真知。在学生眼中,林老师很“真实”。一个学生说:“林老师课上非常认真,他会讲许多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精华,鼓励我们一定要去实践,让我们敢于创新,敢于设计。”这种注重实用的教学风格也给学生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林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已经在许多大赛中崭露头角:第16届全国设计大师奖入围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优秀奖;2014第十五届白金创意中国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入围奖等。
“跨界”组合,共享乐队生活
除了教师的角色,林老师的另一个身份更是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乐队吉他手。
互相学习传递快乐。刚从教的林老师与一群音乐系学生相识,并被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所感染,加入了“七号琴房”乐队。聊到教学外的生活,林老师坦言自己会许多东西,也非常喜欢去学习。他说:“虽然自己的职业与音乐无关,但对音乐我也有诚挚的爱好。许多人问我跟学生乐队‘跨界’合作,是否会有思想包袱?其实这是不存在的。在乐队里我更像他们的大哥哥,跟他们一起我也学到了许多。在课上我也常告诉我的学生,设计和其他兴趣爱好并不冲突。在快乐中寻找生活的乐趣,无形之中也会在设计领域里影响你许多。”
乐队深化师生情谊。林老师是乐队里的大朋友。期初大家很惊讶一个老师会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相处久了他们发现林老师亲和力很强。每次出差他都会给乐队成员带礼物。如果遇到演唱会,他还会亲自开车带大家一起去看。其乐融融的业余乐队生活让大家更加亲近这个年轻老师。乐队中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向我们讲到:“第一次见林老师是在课堂上,之后他加入了乐队和我成为队友让我很意外。开始和老师相处有些拘泥,但是他会主动消除我的紧张感,跟我开玩笑说我很幸运,老师课上课下都陪着我,还能偷偷取取经。”这样一来二往,乐队成员彼此熟悉了起来,共同的乐队生活让师生感情逐步升华。
整个采访中,林老师给我们的感觉比较随性。可是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他却又十分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位学生。他坚持以身试教、为人师表。